加入官方LINE|95折優惠碼領取 >

COLUMN

專欄文章

肉食習慣無形中增加碳排放,人工肉正ON,減碳立功
10 月 30, 2018

 

總是聽各種報章雜誌說,吃肉會增加碳排放量,但卻不太清楚原因嗎?肉食文化被貼上「不環保」的標籤,其實總讓有肉食習慣的人們有種何罪之有的感覺,不過,肉類產製的過程,其實,真真確確的參與了全球暖化!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研究的數字中顯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18%是來自畜牧業,這樣的比重高過世界各地所有交通工具的總排放量;而單是肉牛就占了其中的10%,更有進一步的估計指出,生產一公斤牛肉所需的乾淨水量至少達43000公升。原來,從畜養食用畜禽,到製成能在超市販賣的肉品,過程中不只製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還得消耗寶貴的水資源!(與非洲等受旱災嚴重影響的地區相比較,更顯浪費呀。)

 

牛肉美味可口,但要養一頭牛,碳排放量可是驚人的多。

 

為了能減少食用肉製品所造成的大量碳排放,不少先進國家就試圖提出要針對肉品課稅,聯合國在2015年時於巴黎舉辦氣候大會時,就針對遏止溫室氣體排放一事達成共識,並產出了協定,不少國家也隨後針對環保共識做出行動。北歐一直給人自然景觀保存良好、樹木茂密、人口壓力較低的正面印象,而其中的丹麥,更是在2016年時提案要課徵「紅肉稅」。紅肉稅主要是針對碳排量最大的牛、羊、豬肉課徵,其主旨是針對「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徵收額外的責任稅。丹麥國會希望可以透過這項法案的成立,在推廣丹麥人減食對氣候有負擔的肉品,改以實用其他替代蛋白質。

除了在政策上立法控制人們間接促成的碳排放,另一個著手的方向則是直接針對肉品的製成,做更環保、不耗資源的改革。也就是所謂的「人造肉」。

人造肉聽起來或許不太美味,卻可能是氣候惡化的解方之一。早在2013年荷蘭成功製成培育出第一份人造漢堡肉時,人造肉品的未來,就開始吸引各界人才、資金的注意。據當初的數據所推論,過去想製造1.75億個漢堡肉排,得養44萬頭牛才有此產出;然而若牛隻的幹細胞能被順利大量生產複製,只要一頭牛,就能製造出1.75億個漢堡,供給量相當於讓日本全部人口每人都能吃到一個人造漢堡,肉品轉換效率高的驚人!

 

荷蘭研發出人造漢堡肉,要讓肉食文化,既能延續,又能顧環保。 來源:Mosa Meat

 

以幹細胞培植牛肉之外,荷蘭近年也正著手於利用乳製品中的長絲蛋白質,培養出實用肉塊的研究。儘管目前仍在研究階段,但大家仍樂觀期待能再幾年內就在超市冷藏櫃中採購到這項環保肉品。

而在等待新技術成熟之間,不少國家的特殊飲食方式,其實也引起不少尋求肉品替代的專家注意。你也許想不到,東南亞國家興盛的炸蝗蟲、炸蟋蟀,就是一項非常可行的替代蛋白質!昆蟲既富含蛋白質、生產成本也低、繁殖率極高、碳排放量又少,而蛋白質的轉換率,甚至是牛的20倍!儘管吃昆蟲,或許短期內還不在人們期待的食物清單內(好像很難想像著炸甲蟲流口水),但這類的替代蛋白質,卻仍是我們思考飲食習慣轉型的關鍵之一。

減少食用肉品的碳排放,也能從你我個人做起。現在開始,為自己在每星期內安插幾個環保無肉日,改吃植物蛋白,緩解全球暖化的革命,人人都能參與其中。

 

參考資料:
食力foodNEXT─減碳救地球,紅肉稅空降丹麥?
食力foodNEXT─蟲蟲、人造肉、工廠蔬菜,外來都可能是你餐盤上的食物!
地球圖輯隊─蔬食減碳阻止暖化 學者建議課肉稅

 

By Reise 米膚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訂閱米膚專欄

訂閱米膚電子報,接收第一手的優惠通知及環保訊息分享!